滨海文化

主页 > 书画 > 书坛 >

书坛

学书法要注重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2-11-10 15:19:46

  书法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在传世的众多经典书法作品中,包含了汉字、文学、器物以及笔墨纸砚等传统文化内容,蕴含着中华民族儒、释、道思想的精华。对当代学书人来说,学习书法的基本着力点应该是对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传承。书法除了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其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而这也是书法的核心价值。

  汉字是书法的基础,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甲骨文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汉字书写形态,是书法发展的起源。随着历史的发展,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完成了演变过程,从笔法到结构形成了一整套程式法则。经过历代书法家书法创作的变化,再加上汉字本身点画、线条以及结构具有的丰富形象感,使组成汉字的笔画形态变化万千,如深厚、挺拔、刚劲、坚实、粗犷、柔和、飘逸、秀美、匀婉等,这样书法便成为具有美学形象的艺术。

  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书法经典碑帖不仅彰显了传统技法的精髓,而且映射出深厚的传统文化光芒。从规律上来说,当代人学习书法,一方面必须要临摹古人碑帖,从一点一画入手,精研细究,守住传统书法技法的底线,扎实练好书法的基本功,这是书法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张海先生在《当代书法“尚技”刍议》中说:“技法是学书者从业余跨入专业领域的必经门槛,是书家艺术创新的必备手段,也是书家形成个人风格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就是必须加强文化意蕴和人文精神的传承。为什么古人的字比当代人的字耐看,古人的书法气韵古雅、越看越有味道?而当代很多书法人写出的作品寡淡而乏味,说到底还是存在着严重的文化缺失。

  因此,理解和传承古人书法经典碑帖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意蕴,是当代学书人应该树立起的具有根本意义的学书观念。

  书法离不开文学性。长期的书法实践表明,文学与书法家情感的契合对书法创作意识和作品艺术风格的形成,往往有着根本性的意义。书法史告诉我们,古人学书法时把国学文化的基本功打得十分扎实。古代书法大家的作品之所以能经过千百年流传至今,除了优美的书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动人的内容。

  王羲之的《兰亭序》,不仅妙在书法,而且吸引人在“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打动人的不只是字,更在于“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精彩的不只是书写,还有精辟的“诗”。这些立意于点画之间、寄情于墨韵笔端的佳作,可以穿越历史的长河。项穆《书法雅言》中说:“法书仙手,致中极和。可以发天地之玄微,宣道义之蕴奥,继往圣之绝学,开后觉之良心,功将礼乐同体,名与日月并曜。”刘熙载《书概》亦有:“高韵神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好的书法与好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扬雄《法言·问神》中说:“言不能达其心,书不能达其言,难矣哉。”张怀瓘《书议》中说:“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羲、献等十九人,皆兼文墨。”古人论书,皆文墨并举。

  当代不少学书人囿于笔法和墨法,甚或曲解笔墨,活脱表现出对学养的漠视和对书法作品形式的畸形张扬。因此,直面当今书坛,有必要重新审视当下的书法生态,有必要呼唤“书卷气”的重新回归。翁同龢有联:“墨翻衫袖吾方醉,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卷气是书家胸罗万有、腹藏诗书的一种文化气质的自然流露,是书法作品所洋溢的一种高雅气质和脱俗韵味。多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当代学书人必须重视读书,读好书,重视读书养气对书法品位、格调的作用。学问丰富,识见不群,那么,书法作品自然充满书卷气。

  传统哲学思想是书法的灵魂。书法的线条在结体构成中遵从对立统一法则。阴阳学的辩证思想与老庄的宇宙论、认识论以及方法论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中庸之道是一种中和的生活态度,也是我国文化的核心。

  “中和”之美是书法美学的最高理想境界,在传统书论中论及“中和”之美者比比皆是。孙过庭说:“志气平和,不激不厉。”项穆说:“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又说:“今于中和,斯为美善。”要求情和理有机结合,情感的抒发不超过理性的规范。

  当代学书人在逐步建立起书法审美意识的过程中,应不断掌握中庸之道在书法创作中的运用,不断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传统文化内涵,注重体现黑与白、虚与实、重与轻以及柔美与刚劲的相互对应关系。

  书法,能够体现出一种古今相通的人文精神。书法的“字如其人”观念,自汉代蔡邕就明确提了出来。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苏东坡说:“古人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黄庭坚说:“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

  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历代书家所强调的是书品即人品的重要性,其所流传下来的经典书法作品都深深地打上了人格的烙印。我国传统哲学的“阴阳五行”思想,就对书法家提出了品性、学识、智慧、功夫、情趣等五种素质要求,而且之间要能够实现和谐相生,平衡发展。

  而“克己修身”的思想,更是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所极力强调的“修身”,认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一切都从“反求诸己”开始,并以“反求诸己”为着力点。

  历经三千多年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书法艺术,不管是在结字法则、学习方式、章法谋篇上,还是在系统的书法理论里,都体现出“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德艺并重”的人文精神。

  众所周知,书法领域里讲求的是技进乎道,学富品高者优。尽管当今时代,社会文化环境与书法的生存状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当代学书人还应从传承中正确树立符合主流价值取向的书法立场,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恪守做人的原则底线。

  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必须不断加深理解传统文化是书法艺术赖以依附的基础,自觉将自己浸润在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涵养情操,与古为徒,不断丰富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