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文化

主页 > 书画 >

书画

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接受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访谈》

发布时间:2022-10-10 17:16:32

最佳答案: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文艺创作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殷切的要求与希望,为当代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近日,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做客人民美术出版社发现优秀艺术家栏目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文艺创作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殷切的要求与希望,为当代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近日,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做客人民美术出版社“发现优秀艺术家”栏目,与周伟社长畅谈交流,从《家家都在画图中》这幅作品谈起,传达着中国画里的时代精神。

  社长访谈

  采访者:周伟/ 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

  受访者:贾广健/ 天津美术学院院长

图片

  贾广健,1964年生,硕士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任天津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花鸟画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报》总编辑,天津画院原院长。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计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细节见精神

  ——中国画如何体现时代特点(上)

《家家都在画图中》——从一幅画谈起

  周伟:今天请您来是因为我最近看了您描绘农家的一幅作品,让我感触颇多,昨天晚上还临摹了一下。我们一提农家就能想到的是比较闲适的生活,比如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关于古代的农家生活,孟浩然描绘得比较多,您这幅画中的意境和他笔下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很像。然而,孟浩然笔下“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农家生活和现在的农家生活也有所不同。

图片

贾广健 《家家都在画图中》 纸本设色 2022年

  我看了您的这幅作品以后,在临摹的时候有意把画中原本若隐若现的书屋调整得更加突出了。究其原因,是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您的这幅画为什么和孟浩然描写的古代农家不一样呢?我想,这是因为您这幅画的名字就叫《家家都在画图中》。我们现在的农家更加注重精神享受了。除了书屋以外,我在临摹您这幅画的时候还有意突出了两张下棋的小桌子和上边的书。因为我觉得您这幅画更多是在讲农家的精神生活,这就是我的感受。

图片

周清毅 《家家都在图画中》(临摹) 纸本设色 2022年

  党的十九大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原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在农家的美好生活不只体现在“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一层面了。您的画体现了什么呢?我认为可以用几句打油诗来描述一下:“绿树村边合,小塘绕田舍。常有新书来,其乐又融融。开轩面新荷,烹茶话天下。”

  昨天晚上看到您的这幅画之后,我就产生了一种临摹的冲动,因为它体现的是现在的农家生活,同原来那种“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农家生活图景是不一样的,并且有着明显的变化。您的这幅画最打动我的就是反映了人们现在的生活追求和当下美好生活的一个侧面。它不是“把酒话桑麻”,而是“开轩面新荷,烹茶话天下”。

图片

贾广健 《家家都在画图中》(局部)

  贾广健:这幅画实际上是一个画稿。我本来想画一整组,最起码要画四张,主要表现新农村建设或者乡村振兴。为了表现这一主题,我把这些年深入生活开展采风的很多感受都融入了画面当中。这个画面是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那么,艺术创作的规律体现在哪里呢?它体现在创作者的自我要求上,即经过长期实践和沉淀之后,画作一定要表现出创作者内心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

  这张画虽然尺幅很小,但用心之处有很多。比如,画中有两张方桌和两张圆桌,方、圆之间的对比展示了绘画里特有的形式美。再比如,我特意把画中后面的荷塘转过去留了空白。那块空白我考虑了好几天,一直想不出来办法。我如果把它堵上,整个画面就被破坏了。荷塘转过去之后,整幅画面显得非常空灵,就会具有您前面提到的古人诗中的意境。中国人向来讲究留白。我对空白的处理和这些空白之间的呼应,包括画中那个像鱼篓一样的东西以及起到点缀作用的花卉,体现的都是生活的细节,都是我从日常采风生活中挖掘出来的东西。

图片

贾广健 《白藕花》 纸本设色 1993年

  周伟:画中的细节很多,细节之中见精神,其中起到点缀作用的花卉也非常值得一讲。因为欣赏鲜花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谁会在吃不上饭的时候去享受鲜花之美呢?

  贾广健:正如您所说的这样,老百姓只有真正在当下的生活中感受到了富足和美好,才会更加关注精神层面那些美的东西。当地百姓热衷于用鲜花点缀生活,这说明了当下一些乡村地区已经与过去纯粹追求温饱的生活告别,开始拥有了精神层面的需求和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我之所以在画中添加了一些点缀生活的鲜花,也是为了体现这样的时代特质。

  细节见精神

  ——中国画如何体现时代特点(中)

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

  周伟:您的《家家都在画图中》这幅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画中有着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通过您的这幅画,我想到了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问题——中国画,尤其是中国花鸟画究竟应该如何体现时代精神。通过画花鸟来体现时代精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历朝历代都有好多画法。您在《家家都在画图中》这幅画中用日常的生活场景和鲜花体现了现在人民生活的真实状态,正是这一点打动了我。下面,我想请您谈一谈中国画应该如何体现时代精神。

  贾广健:这个问题很深刻,非常值得思考。既然您是从《家家都在画图中》这幅画引入的,那么我也从这幅画谈起。因为这张画的尺幅特别小,桌子上面放置的一些道具无法充分表现出来,所以我运用了一些内容留白的方式来刻画。比如,画中的书是打开的,虽然周围没有人,但打开的书依然代表了一个正在发生的阅读的动作,代表了可能存在的不同身份的观看者。画中的桌子上有老花镜,那么肯定代表着有老人在阅读。我还画了儿童读的书和电脑,意味着这里也有孩子的生活痕迹。此外,我在这幅画中还结合自己在南方水乡和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看到的场景进行了元素的挪移和融合。

图片

贾广健 《榴实呈瑞》 纸本设色 2001年

  总而言之,我在这幅画中设计了很多能够彰显当下时代生活的细节。虽然最终呈现在画面中的人物不多,情节也不复杂,但处处都是时代生活的体现。在我看来,无论描绘花鸟、山水还是人物,中国画想要体现时代精神,一定要从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入手,这样才能找准时代特质并将之注入画面。

  周伟:您提到的这些画面安排我确实都注意到了,的确彰显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

  贾广健:在这幅画中,前景处的房子都是旧房子,远景处的房子才是新房子。我在西双版纳写生时,眼前看到的也确实是这样的图景——一进村子先是看到一些老旧的房屋,继续往里面走会发现突然出现了一排排整齐的新房子。我抓住这个场景记忆,就是想要通过新旧对比来衬托和表现出更迭的时代气象。

图片

贾广健 《碧水金荷》 纸本设色 1998年

  要想使中国画更好地彰显时代气息,还要遵循中国画本身的创作规律和审美规律。中国画不能完全成为一种只依托于表面元素的图解式表达。就创作者而言,一定要脱离开表层元素的束缚,由内而外地领悟和把握好中国画的内在精神。留白是中国画表现语言里特有的一个很高明的东西,作为当代的中国画创作者,我们既然把这些高明的东西从前人那里继承了下来,就必须担负起好好保留它们的责任,而不是把它们当作陈腐的东西丢掉。

  我为这幅画起名为《家家都在画图中》,这幅画的名字化用自石鲁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一幅名作《家家都在花丛中》。石鲁在这幅画中描绘了一座椰子树下的少数民族木楼,楼前环簇着很多花卉,整个环境特别令人神往。后来我在创作《家家都在画图中》时,想要描绘的也是一幅令人神往的时代画卷,即新时代的家家户户都生活在如画美景之中。能够彰显时代生活的不只是宏大题材,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内容也可以为时代代言。

图片

贾广健 《荷香图》 纸本设色 2009年

  周伟:我从《家家都在画图中》这幅画中看到的内容和您讲的基本一致,就是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已经转变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诉求不再是单纯的吃吃喝喝,而是变成了读书、下棋、交流、欣赏美景······就像您的这幅画一样,画中人生活在鲜花丛中多么开心!这种幸福感一下子就可以体现出来。

  贾广健:我觉得打动人的地方实际上就是这幅画的时代内涵。我有意使用这种轻描淡写式的刻画方法,就是为了塑造一种新时代未加矫饰的空灵和闲适意境,为的是把新时代的生活用诗一样的语言呈现出来。除了我之外,相信还有很多人会选取此类表现语言来表达对生活的满足感,因为这可以形象地体现新时代的人们所特有的精神面貌。我要做的就是用画笔呈现出人们当下生活的细节变化。这是我对中国画如何体现时代精神的理解。

  细节见精神

  ——中国画如何体现时代特点(下)

中国画如何为人民服务

  周伟:2022 年正逢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八十周年。2014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也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领导人强调最多的就是艺术要为人民服务。关于这一方面,我想请教一下您,当前中国画创作在为人民服务方面还有 哪些更多的工作要做?

  贾广健:新时代艺术家的首要工作还是创作。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我们都在顺着这一重要指导方向去创作,只是每个艺术家所选择的角度和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一个时代的艺术创作要能做到为人民服务,则其本身在内容和 形式上一定要立得住,要既有审美和精神魅力,又能够凝聚时代精神。兼具这些综合特质的作品才能正确 引导人们,实现艺术作品为人民服务、美化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精神追求的使命任务。

图片

贾广健 《活色生香五百春》 纸本设色 2015年

  中国画教学如何改进

  周伟:您既是艺术家,又是天津美术学院的院长,所以我想请您结合您个人或者天津美术学院的相关做法和思路,从教学实践层面谈一谈中国画的改进和创新。

  贾广健:从弘扬中国艺术精神和传承中国画的层面来看,我认为当前改进和创新中国画的首要任务是做到回头看。所谓回头看,就是要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建立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加强文化自信。在回头看中国画这一中国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时,我们要做到的基础工作就是学习传统、认识传统、理解传统,对传统的东西有所继承,待继承之后再去消化,再在消化的过程中发掘新的表现语言,推动整个中国画的形态风格向着多样化迈进,以全维度地适应和展现时代。

图片

贾广健 《百事如意》 纸本设色 2017年

  周伟:关于教学实践,我近期还有一些看法。现在有的中小学美术教材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内容都在讲鉴赏。我认为,鉴赏讲得太多也不行,因为学生在缺乏实践基础的情况下是无法真正完成鉴赏的,必须要让他们亲自动手画才可以。这一次修订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美术教材的时候,我提出一定要保证实践类课程的量,包括技法学习类在内的实践课程的数目要占到总课程的一半。您在这一方面有何见解?

  贾广健: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教材中不能缺少需要亲自动手的实践课程,因为学生只有真正实践了才能够从创作活动中收获到某种体验。艺术是需要体验的,而产生体验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动手实践,另一个是走进博物馆和美术馆。我始终认为,一定要让欣赏、爱好艺术的人们,包括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和美术馆。真正欣赏一件艺术品,还是要到博物馆和美术馆里去看原作,通过原作来真正体会一幅作品蕴藏的情感和精神力量。

图片

贾广健 《寒河晴晚》 纸本设色 1994年

  周伟:关于中国画未来的发展,您有哪些新的体会或者感受?

  贾广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对文艺界的一些现象有一些表述,提到了文艺创作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等问题。我们也在一直不断地理解和消化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观点。近年来,国家牵头组织了多次主题性美术创作活动和大型展览,这些创作活动和展览的入选作品同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时期的作品相比,其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群峰并立、万紫千红。新时代的中国画坛整体上得到了极大提升,因此有机会在整体的高原上产生出更多的名家、大家。

  周伟:确实,大师还是要来源于时代,来源于深入生活的实践。既然好的艺术作品来源于此,艺术大师也必然来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