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激励约束机制 让绿色消费蔚然成风
原标题:优化激励约束机制 让绿色消费蔚然成风
来源:金融时报
7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多措并举扩消费,确定支持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的措施。
会议指出,扩消费既有利于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又能带动就业、投资和产业升级。要注重用市场化、可持续办法扩大消费,并强调要加快释放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潜力。
鼓励家电等品类的绿色消费,是实现“双碳”目标下的必然趋势。早在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大力推广智能家电、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节能家电、智能家电下乡行动等已被视为全面促进绿色用品消费的主要内容。而本次会议再度提出相应举措,足见智能家电消费将成为下一阶段新消费的大趋势。
不过,尽管近年来我国绿色消费理念逐步普及,但绿色消费需求仍待激发和释放,一些领域依然存在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要真正使得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并转化为实际行动,除了政策制度鼓励外,更需有可行的配套措施和合理的激励机制。
首先,在顶层设计层面,需加快建立健全绿色消费制度保障体系。特别是在完善绿色产品服务标准认证体系方面,要加强相关认证标准和体系建设,让消费者更容易分辨出绿色产品和服务,不被一些虚假宣传迷惑;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激励政策,让生产者能够从绿色发展中获得认可度和适当收益,营造鼓励绿色消费的便利市场环境。
其次,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措施,有效促进绿色消费。例如,本次会议强调的支持发展废旧家电回收利用,这背后离不开各方面的配合。要构建完整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需充分考虑各个环节。例如,将废旧物资回收设施、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经营场地等纳入相关规划,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回收网络体系等。此外,还要关注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的合规和环境友好,避免出现新的污染和浪费等。
再次,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让绿色消费更实惠。多年来,在具体生活场景中,一些既往的“用塑”习惯还在存续,导致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身影依然存在。“限塑令”实施效果有限,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清洁产品替代不足、约束不足或成本过高当是主要原因。而包括空调等品类由于节能型号往往能够享有较高补贴,且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较为省电,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从长远来看,通过技术升级等手段降低绿色产品的成本是根本之道,但现阶段应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鼓励各类销售平台制定绿色低碳产品消费激励办法,通过发放绿色消费券、绿色积分、直接补贴、降价等方式激励绿色消费。特别是在鼓励智能家电消费过程中,对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实惠”最为有效。
最后,探索与个人“碳账户”等相结合,让绿色消费可变现。在“双碳”目标下,探路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路径成为银行发力重点。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中信银行、日照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均对“碳账户”体系进行了尝试,面向个人用户推出了“碳账户”“碳账本”“碳积分”特色产品。通过记录个人的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等节能减排场景,可实时记录与查询个人的碳减排数据,并基于“碳账本”提供信用卡额度升级、分期福利、银行卡消费折扣、支付优惠、积分商城权益兑换等个人金融服务。
实际上,尽管“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的认识人皆有之,但落实在行动上,受限于“难分辨、不方便、价格高”等多重因素,存在绿色消费态度与行为差距,即公众对于绿色消费“言行不一”。唯有通过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变革,才能让绿色消费“口惠而实至”,真正促进消费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