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贷、社融全面好于预期后:银行业下半年重点支持消费恢复与信贷增长
纵观6月份金融数据,人民币贷款增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均远超市场预期。数据的背后,是随着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逐步落地见效,实体经济运行企稳并加速恢复,信贷有效需求显著回升。与此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落实稳经济大盘政策要求,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力度,并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展望下半年,稳经济大盘政策持续推进,经济恢复值得更多期待。
7月11日,人民银行公布6月份金融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8.15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2.8个百分点;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多增6867亿元;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7万亿元。
“6月份的金融数据较上月有明显好转,在结构和总量方面均有所改善。”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纵观6月份金融数据,人民币贷款增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均远超市场预期。数据的背后,是随着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逐步落地见效,实体经济运行企稳并加速恢复,信贷有效需求显著回升。与此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落实稳经济大盘政策要求,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力度,并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展望下半年,稳经济大盘政策持续推进,经济恢复值得更多期待。
人民币贷款同比大幅多增 信贷结构改善明显
在一系列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的支持下,6月份,人民币贷款数据实现大幅增长。数据显示,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多增6867亿元;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06.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较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3.68万亿元,同比多增9192亿元。
分部门看,6月份,企业部门贷款增加2.21万亿元,环比、同比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1.45万亿元,环比多增8900余亿元,同比多增超6000亿元。6月份,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增量创近年新高,为近十年历史同期最高值,并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受访的业内专家表示,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的增长显示出企业资本性支出景气度已有所回升。“6月份,稳增长配套政策应出尽出,基建融资力度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调增8000亿元信贷额度,地方专项债加快发行并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以及全面复工复产后重大项目赶超性复工等,均推动企业中长期贷款回升至高位。”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同时,居民部门贷款数据回暖明显。数据显示,6月份,居民部门贷款新增在8400亿元以上,环比大幅多增超5500亿元。尽管较去年同期相比仍有小幅差距,但较5月份已有明显改善。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稳楼市、促消费政策的连续推进,居民部门此前受到抑制的需求得以大量释放,预计后续仍会继续恢复增长。
业内专家表示,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以中长期限为主,表明银行业金融机构一直在积极落实政策要求,着力推动信贷结构调整优化。
“更值得肯定的是,票据融资的环比和同比少增。”曾刚表示。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票据融资新增不足800亿元,环比大幅减少6000亿元以上,同比同样减少近2000亿元。票据融资规模大幅回落,表示在信贷需求改善后,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票据冲量的动机不强,信贷成色较好。
社融呈放量增长态势 企业活力与信心持续恢复
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7万亿元;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3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涨幅较上月继续加快0.3个百分点。
从结构上来看,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净融资的增长贡献了6月份社融规模的主要增量。数据显示,6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3.06万亿元,同比多增超7000亿元,占全部新增社融的比重为59%;政府债券净融资1.62万亿元,同比多增约8700亿元,占全部新增社融的31%。
“人民币贷款是社融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6月份贷款总量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带动了社融持续增长。这也反映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力度是在持续加大的。”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此同时,在政策靠前发力和加大基建投资助力稳增长的政策要求下,上半年,地方政府持续加快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进度。
“上半年政府债券净融资4.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2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为3.3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23万亿元。”7月1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介绍说。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的增长,拉动政府债券净融资维持在高位,也为后续稳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温彬表示。
6月末,M2余额258.15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为2016年12月以来新高;狭义货币(M1)余额67.44万亿元,同比增长5.8%,为近13个月来的最高增速。
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6月份,M2与M1的增速差较上月有所收敛,并且收敛态势在下半年有望持续。“M2与M1剪刀差收窄,表明企业与个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上升,经济的活力在恢复,并且是很好的回暖迹象。”曾刚表示。
银行业下半年将着力支持消费恢复与信贷增长
“下阶段,人民银行将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地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预计信贷投放以及社会融资规模均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阮健弘表示。
“展望下半年,在稳就业、稳物价、稳增长等政策目标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继续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好助企纾困政策效应,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全力支持实体经济。”温彬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下半年,人民银行将引导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落实好新增8000亿元信贷规模和设立3000亿元金融工具,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业内专家认为,在加大基建投资、坚持稳增长稳就业等政策要求下,下半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基础设施与重大项目开工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继续为企业匹配中长期贷款需求,带动信贷增长的稳定性进一步加强。
“在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修复过程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将加强联动,加大配套融资支持,抓紧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着力推动中长期信贷增长,夯实国内经济复苏基础,信贷结构将继续优化。”温彬表示。
下半年,稳增长还需要消费的支持。由于消费恢复要慢于生产恢复,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仍需要在助力居民消费意愿提升上下功夫。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预计居民的投资意愿将逐步恢复,消费意愿将稳步回升。业内专家表示,收入的提升是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的主要方式。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要配合好国家稳定居民就业和收入的各项政策,助力全面复工复产,服务“六稳”“六保”。
(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