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学习方式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最佳答案:高考结束,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已经陆续派发到考生们手上了。虽然同在一个考场上,做着同一份试卷,但收到的却是不同级别的录取通知书。有的是985或者C9甚至清北的喜报,有的只能
高考结束,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已经陆续派发到考生们手上了。虽然同在一个考场上,做着同一份试卷,但收到的却是不同级别的录取通知书。有的是985或者C9甚至清北的喜报,有的只能读普通的本科、大专,甚至落榜。为什么同样的12年努力,会有着不同的结果呢?学习与哪些因素相关呢?
学习应该是天赋与努力及方法三者的相互结合,缺了哪一部分都很难有很出彩的表现。
以每年考上清北的考生为例。近些年,通过高考裸分进入清北的比例逐年减少,而相当大比例进入清北的学生,都是通过自主招生,领军/博雅计划,五大科竞赛,还有这几年新兴起的强基计划等进入。而能够进入这些计划的考生,都是天赋和努力加学习技巧的完美结合。
从小,这些学生接受的都是超乎常人的超前超纲学习,周末假期游走在各大培训班之间,别人用在休息的时间,他们都在学科提高。可以说,在学习上,他们比普通学生要多花数倍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些超纲超前的学习,对于天赋不够的学生,是很难接受并吸收到那些知识的。很多人认为超前超纲学习是在拔苗助长,这要看是对哪些人。天赋不够的,确实是拔苗助长,最后反而是害了他们。而对于天赋异禀的孩子,浓厚的兴趣在那里,他们只会觉得永远学不够,吃不饱,越加往前往深处钻研。
所以有些学生,还没到高三就已经表现得很出彩而被清北看中了,甚至有的同学还在初三就已经被清北收入囊中。而清北也特别喜欢招录这类型的孩子,毕竟一个在某一学科取得突出建树的学生,胜过多个综合不错但整体平均的学生。
当然,这样的学生并不多,所以每年都会有一大批的学生被刷下成为陪跑者。被刷下的学生,并不是他们的努力不够,是在天赋上与那些上去了的学生有那么一点的差距罢了。
除了天赋与勤奋,学习技巧也是很重要的。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天资聪颖,学习也用功,不注重方法,这些学生也很难出彩。为什么每年所谓的状元笔记那么热销,是因为那些笔记都是状元们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点的归纳梳理,再加入了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一种学习的技巧。没有一个真正的学霸是靠死记刷题成为状元的。
所以,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学霸,天赋、勤奋、学习方法缺一不可。只是有些人出于虚荣心,不愿承认三者之间的关系。
既然三者关系如此紧密,为何有的同学在中小学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成绩呢?这个主要与中小学不同的知识特别有关。
小学和初中阶段,知识量少且简单,知识重点在于记忆。所以不少记忆力好,学习态度好,又主动勤奋学习的同学,特别是女生,他们能取得很优异的成绩。中考的高分榜,往往被这些同学长期霸占。而一些顽皮的学生,虽然天赋不错,无奈心智还没成熟,玩心太重,学习态度不好,所以成绩不容易上去。他们稍好一些的,勉强能达到重点高中线或者普高线,不好的,可能就在中考分流中流到职中了。
高中之后,知识量一下子变大变复杂,知识的重点已经不只是记忆,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或者说天赋。那些小学初中阶段纯靠记忆,背书刷题得高分的学生,高分榜再难觅其踪迹。那些既勤奋天赋又好的孩子,会继续成为高分榜的常客。而那些高中前虽然天赋好,但不勤奋,只能勉强进入重点高中或者普通高中的学生,如果在高中能觉悟过来努力一把,借助好的学习方法,完全有机会超越那些之前纯靠勤奋霸榜的学生,逆袭进入高分榜。如果到高中还不觉悟,那就是浪费了好的天赋,继续在高中里面混日子了。
能够在高中里面长期占据高分榜的学生,985、C9甚至清北的名额,又怎么少得了他们呢?那些被甩出、或者进不去高分榜的同学,就只能考个普通本科,或者大专,甚至落榜了。
所以,要想高考学有所成,金榜题名,天赋、学习方法、勤奋三者需要紧密结合。小学初中拼记忆拼勤奋程度,高中既拼记忆拼勤奋,更拼天赋拼学习方法。拥有好的天赋,决定了学生的起点,其终点在哪里,要看他的学习方法是否对头,下了多少苦功;天赋不足,决定了学生的终点,其起点在哪里,同样要看他的学习方法与努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