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乐民书法作品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8月3日至10日,“一脉文心———陈乐民的书画世界”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此展集中了陈乐民先生(1930—2008)生前创作的书画精品80余幅,全面呈现了一位现代学者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相浸的一面。
陈乐民生前曾长期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的所长。他从少年时期便开始学画,师从北京山水画家王仁山,参加了当时“四友画会”在来今雨轩的展览。大学毕业后,由于工作性质的转变和当时特殊的政治原因无暇顾及绘事。
他作为新中国最早从事外交工作的先行者,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年过半百又开始专注于欧洲学的研究,出版了多部著作,被欧洲人称为“中国的欧洲学家”。陈乐民先生一辈子与文字打交道,坚持使用毛笔书写,留下了大量的书稿、读书笔记。上世纪80年代,陈乐民才重新拾起画笔,于工作之余练习国画,在患肾病透析之后,仍没有放弃书画创作。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陈乐民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书画家。参观这次展览,观众更多地体会到一种个人内在精神气质的流露。如其国画作品《荒山老柳》,画中的柳树斜生石中,枝叶随风飘零,极似他晚年生病时的状态,但是整幅画面却带给人一种清雅和超凡脱俗之感。画面题词“荒山老柳飘零甚,风里弱竹更何堪,休怨时光不我与,来年可是烂漫天。”表达了作者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一脉文心———陈乐民的书画世界”展,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联合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在展览开幕式的致辞中说,此次展览是北京画院美术馆自2005年成立以来,第一次举办一位学者的书画展。陈乐民先生是一位研究欧洲学的学者,但是我们从他的书画作品中看到了他心里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他的中国文化情结深深地感动了我。
陈乐民的夫人资中筠也在开幕式上致辞。她说,陈乐民认为中西文化是相通的,他晚年的主要工作就是致力于从哲学层面、审美层面把中西文化打通。
展览开幕当天,“一脉文心———陈乐民的书画世界”研讨会在北京画院举行。与会者高度赞扬了陈乐民学贯中西的学者风范,并且对比陈乐民,指出了当下书画界存在的种种弊病,认为陈乐民书画艺术中体现出来的一脉相承的中国文化精神,特别值得书画家们学习和继承。(记者 秦立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