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晓刚作于1988年的《生生息息之爱》,以1500万港元起拍,7906万港元成交,为本场最高。
愚人节起槌的香港苏富比春拍,进程过半,传来的部分拍卖结果却很雷人:专场“尤伦斯重要当代中国艺术收藏”拍得4亿港元(远超估价3倍),并创造“white glovesale”(白手套成交)全部成交;在随后的中国书画专场中,308件拍品成交307件,专场成交额突破6亿,为历年之最。
之所以说雷人,因为很多拍品成交结果让拍卖行也很咋舌:比如此前估价60万~70万港元的丁乙作品《十示之90-6》以1746万港元成交;估价100万~150万港元的耿建翌作品《灯光下的两个人》拍得1858万港元;估价150万~200万港元的张培力作品《X?No.3》最终成交价为2306万港元……成交价翻估价10倍以上的,比比皆是。
买艺术品堪比买白菜的时代似乎又在宣告归来。但如果从各个分类来看,跟以往拍卖市场板块此消彼涨的态势不同的是,几乎有着群起而抢之的架势。比如在2005~2007年间,当拍卖市场当代艺术板块高歌猛进之时,中国书画仍处于原地踏步状态;而在2007~2010年间,当中国书画独占拍卖市场鳌头时,当代艺术却就此陷入了低价徘徊。

匿名电话买家“让场内毫无还手之力”
这把火首先是在4月3日“尤伦斯重要当代中国艺术收藏”专场上点燃的。此前该专场的拍品呼声一直颇高,甩卖者尤伦斯又是眼光精准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其偏保守的拍价定位吸引了很多国内艺术市场从业人士的关注。其风向标意味甚浓。
不过,开拍后,高潮就迅速到来。第二件拍品802号张培力作于1986年的《X?No.3》100万港元起拍,经过十几分钟的角逐,以2306万港元成交;803号拍品耿建翌作于1985年的《灯光下的两个人》以90万港元起拍,1858万港元成交;808号拍品也就是这场拍卖估价最高的作品,张晓刚作于1988年的《生生息息之爱》,以1500万港元起拍,7906万港元成交,也为本场最高;810号拍品王广义作于1988年的《毛泽东:P2》以100万港元起拍,1914万港元成交。以上四件拍品,最后都进入了本场拍卖的前五名,也全部刷新了画家的个人拍卖纪录。此时,拍卖才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最终,原本预定于当晚21点结束的拍卖,延至23点才曲终人散。